本文目錄
所得稅稅率計算公式是什么?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專項附加費用-各項社會保險費(五險一金等)-起征點(5000元)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企業所得稅基本計算公式為: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現在應該做2010年度的匯算清繳,2009年取得的業務招待費發票如果的確是與生產經營相關的支出,應在2009年稅前扣除。財務上2009年未計入費用而將其將計入2010年帳務,沖減了2010年利潤,稅收上是不能在2010年扣除的,應全額作納稅調增,把30000元全部并入應納稅所得額,應計的所得稅為30000×25%=7500元,但在實際操作中業務招待費按稅法規定當年度支出只能扣除60%,40%應作納稅調增(忽略銷售收入0.5%比例),所以對于30000元的業務招待費實際已有30000×40%×25%=3000元已作了調整,還應調增數就為30000×60%×25%=4500元。合計調增數依然為3000+4500=7500元。
計算企業所得稅中的會計利潤總額包括哪些內容以及公式?
企業所得稅的會計利潤即為會計報表中的利潤總額。計算公式: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擴展資料: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的比例稅率。非居民企業為20%。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即據以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法定比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2008年新的;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25%。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酒廠相關稅率及計算方式?
1、增值稅 不含稅銷售額*17%
2、消費稅 糧食白酒征收消費稅,依25%比例稅率和0.5元/斤(500克)定額稅率計征消費稅。 不含稅銷售額*適用稅率+數量*單位稅額
3、城市維護建設稅 =(增值稅額+消費稅額)*7%(市區7%,郊區、縣城、建制鎮5%,農村1%)
4、教育費附加 =(增值稅額+消費稅額)*3%
5、如簽訂銷售合同,交印花稅 =合同銷售金額*萬分之三
6、可能有地方教育費附加 =(增值稅額+消費稅額)*1%左右
7、凈收益要與企業其余收益合并后,計算企業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25%
11087.5元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比較簡單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是“應繳個稅金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所以說,我們要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和速算扣除數這三個數。
應納稅所得額的意思是我們應該繳納稅款的部分,我們的工資在減去5000元免征額、五險一金等項目后,剩下的部分才是應納稅所得額。
按照最新的稅法,需要扣除的項目有5000元的免征額、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子女教育等附加的專項扣除項目以及企業年金等其它國家規定可以扣除的項目。
目前我國施行的是分級稅率,所有人的收入都被分為了7級,每一級的稅率都不一樣,分別是3%、10%、20%、25%、30%、35%、45%,可以說工資越多,需要繳納的稅款也就越多。
上面還說到了速算扣除數,速算扣除數是為了方便我們計算個稅而衍生出的一個名詞,因為現在是分級稅率,理論上我們應該一級一級的計算個稅,有了速算扣除數后,我們可以直接計算最高一級的稅款,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就可以了。
假如說你的月工資是20000元,扣除各項稅前扣除(包括5000元免征額)的費用后還剩下10000元,然后你這個月應該繳納的個稅就是10000*10%-210=790元。
評論